Purific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Sichuan Province Natural Medicine
四川省天然药物分离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
公司要闻
医疗机构制剂:传统与创新的健康守护者——从院内“小药房”到医疗“大未来”
本文来自: 发布时间:2025-04-03
医疗机构制剂开发的意义
医疗机构制剂可以满足临床特殊需求,填补市场空白,有利于个性化治疗,针对罕见病、儿童用药、肿瘤辅助治疗等特殊场景,解决临床用药难题;医疗机构制剂弥补供应链短缺,医疗机构制剂(如院内协定方、经典名方改良)成为传承中医药特色的重要载体,推动临床科研转化,有利于真实世界数据积累,为后续新药研发提供依据。
一、医疗机构制剂:临床需求的个性化解决方案
医疗机构制剂,是指医疗机构根据临床需求自主研发、生产并仅限于本院或指定医疗机构使用的药物制剂。其历史可追溯至古代药房,现代医疗机构制剂则起源于20世纪,核心价值在于填补市场药品空白。例如,某些罕见病、专科疾病或特殊剂型药物因市场需求小、研发成本高,药企不愿生产,而医疗机构制剂能以小批量、定制化方式满足临床急需。
古代药房
现代医疗机构制剂室
二、现状:机遇与挑战并存
1.当前优势
剂型多样:涵盖口服液、片剂、膏剂、栓剂、气雾剂等。
高效灵活:配制周期短,可快速响应突发需求(如新冠期间四川省的“新冠1号”、“新冠2号”、“新冠3号”)。
成本优势:相比商业化药品,医疗机构制剂因免去流通环节,价格更低廉,例如四川华西医院的“银黄平喘喷雾剂”直产直供、医保直达,广受患者好评。
2.发展困境
硬件落后:多数医疗机构制剂室设备老化,洁净度不达标,手工操作比例高,影响质量稳定性。
管理短板:人员知识更新慢,检验技术薄弱,部分医院甚至临时外聘人员参与生产。
政策限制:严格的生产标准(如GPP、GMP)导致部分医疗机构因资金不足被迫停产,经典制剂逐渐消失。
传统手工操作
现代化制剂生产线
三、政策支持:中医药发展的“加速器”
近年来,国家大力推动中医药振兴,医疗机构制剂迎来政策红利:
简化审批: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“芪附强心膏”,基于清代《医林改错》方剂改造,备案后3个月即实现规模化生产。
医保覆盖:多地将院内制剂纳入医保支付,例如四川省将2867种医疗机构制剂(中药制剂854种,藏药制剂1831种,西药制剂182种)纳入医保支付范围,大大降低了个人自付比例,减轻患者负担。
鼓励创新:2025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明确支持中医药现代化,推动经典名方开发与生产工艺升级。
研发激励:支持医疗机构与药企合作,推动制剂向新药转化(如“妇炎康复颗粒、 秦威颗粒”等均源自华西医院院内制剂)。
四、研发:从经验方到现代化突破
医疗机构制剂的研发紧密结合临床需求与科研创新
1.经典名方的现代化转型:四川省在经典名方现代化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,通过政策支持、平台建设和产学研合作,成功推动了多项经典名方转化为医疗机构制剂。例如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“蛭龙活血通瘀胶囊”、南充市中医医院的“损伤初期口服液”、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“六子明目胶囊”等。南充市中医医院将上世纪90年代名老中医临床验方优化升级研制出中药制剂“损伤初期口服液”,通过临床验证推动疗效量化。
2.产学研合作模式:高校、医院与企业联合攻关,推动制剂标准化。例如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“蛭龙活血通瘀胶囊”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技术转让,年均服务患者超20万人。
3.剂型创新:传统汤剂逐步向颗粒剂、贴剂等现代化剂型转型,提升患者依从性。
五、未来:标准化、创新化与国际化
1.标准化生产
推进中药饮片与制剂的标准化,例如颗粒剂、配方颗粒的工艺统一,确保质量可控。
2.创新驱动
生物技术融合:单克隆抗体、细胞治疗等生物制剂或成为院内研发新方向。
个性化医疗:基于患者基因和病情的定制化制剂将逐步普及。
3.政策与市场协同
放宽调剂限制:未来或允许优质制剂跨院使用,扩大受益人群。
国际化探索:中药制剂通过国际认证(如FDA),推动中医药走向全球。
六、普思生物:医疗机构制剂研发的“全链条赋能者”
作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,普思生物凭借以下核心优势,成为医疗机构制剂开发的首选合作伙伴:
1.技术积累与资质:已承接并开展数十个中药1.1类、1.2类、2类、3.1类、3.2类中药新药研发申报及四川省内多个医疗机构制剂研发备案服务,拥有CNAS认证,是成都市中药创新药物中试研发平台。
2.物质基础研究:依托普思公司国内一流的分离纯化技术优势,公司对上千种药材有着一手的植化研究资料,有强大的物质基础研究数据资源,能迅速建立起药材、提取物、制剂的指纹(特征)图谱或者一测多评等质控技术。
3.普思化合物库:普思公司提供超过5000种天然产物单体物质,其中包括不同等级、规格、纯度等约10000种产品,相关化合物化学信息和活性信息真实可靠,可提供大量医疗机构制剂研究所需的工作对照品。
4.专业的质量标准研究团队:长期开展中药材及制剂质量标准研究工作,具有专业的标准汤剂制备团队、薄层鉴别方法研究团队、浸出物等理化指标研究团队、含量测定方法研究团队、特征图谱/指纹图谱研究团队,曾参与香港中药材标准研究工作,建立的方法成功收载入香港中药材标准,具有数百种中药配方颗粒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知识积累。
5.设备改造设计能力:研发团队基于已有研发经验和研究工作需要,和研究设备实用性考虑,我们对一些研究用仪器设备改造定制,能有效提升研发效能。
6.生产和调剂:提供医疗机构制剂委托生产和省内调剂相关服务。
七、小制剂,大健康
医疗机构制剂不仅是医疗体系的“补位者”,更是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交融的试验田。在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下,这一领域正从“小而散”走向“精而强”,未来有望成为普惠医疗的重要支柱。选择医疗机构制剂时,患者需结合医生建议,关注质量与适应症,让这些“量身定制”的药物真正守护健康。